每封「吉儀」中,放了一顆糖、一張紙巾(從前放的是手帕)及一個面值為單數的硬幣,最常用的為一元。
吉儀封內的「紙巾」是給親友用來抹掉眼淚,表示離別的傷痛。
吉儀封內的「糖」,能使吃的親友減輕他們的「苦」,有叫人節哀順變、苦中一點甜之意。
吉儀內的「一元硬幣」用作表示參加葬禮之謝意,亦有說法是以前一元足夠搭一程車(比如巴士、電車),取其不會/沒有回頭之意。


祭文布,用以對先人一種悼念,乃子女對先人表達沉痛哀傷之意念。一般是用白布,較富裕的會用金色綢布。致送詞亦男女有別,喪父親通常會用「昊靝罔極」,表示父親對自己恩德之大,有如上天之大無窮無盡。喪母親通常會「劬勞未報」,指母親養育自己的辛勞,感惜未有好好報答就離開了自己。
祭文布的下款,傳統上通常只會寫兒子的名字。而若果先人是膝下無兒女,一般是不會掛祭文布的。
死者年過八十的喪禮是為「笑喪」。年老而去世,喪禮的悲傷程度較年輕死者低,故若「笑」喪。中國傳統以六十為一甲子,若死者年屆六十歲或以上,家屬一般會在露堂門口掛上燈籠,以紅墨寫上死者姓名及年歲,意謂讚譽此人長壽。


纓紅利是,很多時誤寫成同音字「英雄利是」,其實是「簪花掛紅」(脫白)的意思。在喪禮上,「吉儀」是守夜當晚派發的,是白事的謝禮,「纓紅利是」則是送殯脫孝後(現在一般在火葬/土葬儀式當日就立即脫服,詳情參閱「上服/脫服」、「送殯」)才派發的,代表白事已經完結,可以用紅色利事沖喜。
傳統上,「纓紅利是」以利是封裝著「扁柏、紅繩、紅綠線和針及雙數金額(通常是兩元)」,都是吉利的東西。現在因為安全理由,一般都不會再放針線,以免派發時刺傷手指。
扁柏:寓意長壽
紅綠線和針:長線(線)有利(針)
紅繩:寓意吉祥
雙數金額:寓意好事成雙
現時一般香港的習俗,「纓紅利是」會在「纓紅宴」上派發,有上山送行的親友會有一人一封,如果該名親友送行後沒有赴「纓紅宴」,亦會由其他人代領。
「纓紅利是」跟「吉儀」不一樣,是可以帶回家保存的,不用特別在路途上處理掉。如果代替親友拿取纓紅利是,亦需要記得在之後的場合將之交予該位親友。至於纓紅利是帶回家之後,應該保存多久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限,通常會保留至忘記喪親的傷痛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