殯儀業商會認可會員: A033
道堂
道教打齋 - 道家 :

道教是中國三教之一,是出自中國的本土宗教,溯源至春秋末年的老子,約有二千六百年的歷史。

道士(喃嘸師傅)乃在俗修行人士,敬奉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天尊),是道教中的最高靈魂人物,在旁有兩位護法(文殊和普賢菩薩)。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「打大齋」。其實齋和醮是道教的兩種儀式,由於二者在內容和程序上相互聯結,密不可分,故齋醮往往連稱。具體來說,齋是指整潔身、心、口,調和心性的儀節,醮則指上章祈求等一系列具體的祭禱禮儀,道士參與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師,七眾二醮師、十一眾二醮師;禮聘十七眾、二十三眾則為放三寶之大功德,先行拜懺贖罪,後開壇請聖,頌讀梭文,救苦經懺禮,破地獄、遊十殿、過金銀橋、坐蓮花法事,交經送亡、施食燒幽等功德過程。
道教認為人有七魄,斷氣之後,每七日散去一魄,七七四十九日七魄散盡,魂魄各歸根復命。
而在每七日魄散時候,藉道法煉鑄其形魄,不使散去的魄飄泊無依。
輪迴轉世由年歲為計算基礎,「天、地、人、佛、鬼、畜」,如打入鬼道或畜道則需禮聘道士破地獄,以免他世投胎淪為鬼或畜牲。
如亡者因意外或自殺身故,則用道士招魂及超渡,並意謂破地獄法事,先靈在「拾皇殿」受審時,喃嘸師傅會以「魚貫躡步」及「穿正花紋步」替亡者開路指引,(稱為步罡,道教認為按斗宿之象,九官八卦之圖走步,即可神飛九天)冀有三清降駕護法的作用,再破瓦片表示亡者已配覺,透過此儀式,可免先人在地獄受苦,早日投胎轉世。
PhotoGroup1

功德法事:

功德法事是恭請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)祖師做主,喚請亡魂至壇前,為他課誦「冥王經」、「慈悲滅罪水懺」等經懺,並透過「走赦」儀節,再以「給牒」、「過橋」方式,以示亡魂已被超拔度化,不會沈淪地獄之中。法事功德的目的是超渡亡魂,同時也普渡孤魂野鬼,一般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。道教相當注重功德法會,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懺,才能拔渡亡魂升天。

破地獄:

破地獄為香花僧或者喃嘸師傅的喪禮科儀法事之一,意即打開地獄之門,其目的是引領逝者的亡靈早日離開地府,進入輪迴相傳源於民間傳說的目連救母故事,目連羅漢因見亡母在地獄受苦,遂求助於釋迦佛,得到佛的幫助而進入地獄,以禪杖打破地獄門,救出地獄中母親的亡魂。
破地獄的法事,通常由四至六名法師進行,念誦佛教經典,融合道教儀式,為首者揮動桃木劍,作穿步及破瓦等動作,瓦片上並以油點火,象徵地獄中的業火。

擔幡買水:

擔幡買水是儒家文化圈傳統喪事時的儀式,有清潔死者的功能,由死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。擔幡則指由死者的長子嫡孫提著引魂幡,代表引領亡靈升天。或謂出殯當日孝子手執木棍,棍端綁有白色布條隨風飛揚,謂之幡,告知喪事之用。

買水或買天水,是指大殮之日,孝子執缽沿街痛哭,行至河處即拿一文錢扔入河中,然後用缽裝水,回家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。

臺灣喪葬稱為乞水,孝子等人攜帶碗一個、線香、紙錢(刈金、金白錢等)、兩枚銅錢等,沿途拋灑金白錢(路費),走到河邊,首先點燃線香(插在河邊)、焚燒刈金向水神禱告,「因喪事要乞討一些水回家,清潔遺體」,之後取銅錢擲杯請示神諭,如獲得同意,即將兩枚銅錢擲入水中,用碗裝水回家。如不同意,則跪下叩首,再擲杯請示,直到獲得神諭許可為止。

以前的人過世,並非在殯儀館治喪,先人遺體是放在家中,辦理後事。古時非如今日,可從自來水管當中取用水,以前是要到最近家的河流取水回家,世家望族則是延請比丘、道士念經,擲買路錢,從河流裏請水返家用,這些河水返家替先人沐浴。 發展至今已經簡化,今日往往在殯儀館內門前大窗下用水桶盛水。

廣東人認為,所有白事並不可以送贈的,定要喪家的真金白銀買回來,沒有贈禮。

Chinese
0
    0
    購物車
    你的購物車是空的返回商店